北京市環保局局長方力說,監測數據表現,今年3月20日~10月25日,北京市持續220天無PM2.5重污染日,創下近年來最好紀錄。
方力介紹說,截至10月29日,北京市空氣中PM2.5平均濃度為60微克/立方米,同比降落6.3%,較2013年同期降落34.1%。達標天數174天,同比增長4天;空氣重污染19天,同比削減兩天。分外是3月~8月延續6個月PM2.5濃度均為近5年同期最好水平。
空氣中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也是《大氣污染防治舉措計劃》中劃定的北京市2017年收官目標百度搜索排名,這意味著,北京市已站在完成治霾義務的門檻。
天津市環保局局長溫武瑞也介紹說,天津2016年PM2.5的平均濃度已經降落到69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同期降落28.1%。《大氣污染防治舉措計劃》給天津的義務是,2017年年底PM2.5的濃度比2013年降落25%。
河北省的義務與天津一樣,也是2017年年底PM2.5的濃度比2013年同期降落25%。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高建民說,這個義務河北省已經提前兩年完成了。
京津冀三地環保部門負責人都坦言,是超常規的減排換來了可見的成績。
在能源結構方面百度關鍵詞,北京年內將實現城六區和南部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優質能源占能源消耗比重預計達到90%左右;天津實施散煤“清零”計劃;河北省減少煤炭消耗量3845萬噸。
今年以來,北京市鐫汰散亂污企業624家,對污染企業的處罰金額超過1.6億元。河北鐫汰散亂污企業10.8萬家,壓減煉鐵產能2000萬噸、煉鋼產能2261萬噸。天津關停了9081家污染企業。溫武瑞介紹說,最近天津市環保和公安部門合署辦公,大力提拔執法震懾力,環保處罰達到2.49億元,為去年同期的近3倍。
京津冀三地今年還加大了對治污不力的問責力度。北京市建立空氣質量排名機制,已對排名靠后、題目凸起的14個街道州里的重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因治霾不力,河北省已有1563人受到黨政紀處分。天津市有1414人次被問責。
不管是站在完成義務門檻的北京,照舊從減排量來算已經完成義務的天津、河北,三地環保部門負責人都坦言,要打贏藍天保衛戰,還有多項攻堅義務。
從北京往年的情況來看,秋冬季常常是重污染密集發生的季節,能否最終實現藍天目標尚存不確定性。
10月25日~28日,北京就曾遭遇了一輪重污染氣候。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間副主任柴發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時采訪說,這次重污染過程的發生,是因為不利的氣象條件疊加本地機動車和周邊工業污染。
事實上,專家已經多次提示,當前治霾最大的難點就是秋冬季一次重污染過程帶來的PM2.5濃度飆升,有可能一次重污染過程帶來的污染量就能抵消全年的減排成績。京津冀地區急需有秋冬季重污染過程的解決方案。
環保部宣教司巡視員劉友賓介紹說,針對秋冬季重污染過程的成因息爭決方案,我國近期專門成立了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間,組建了一支1000多人的攻關隊伍,分成28個專家團隊,下沉到京津冀“2+26”個城市進行實地調研和駐點引導,開展“一市一策”科技支持。
方力透露表現,當前是秋冬季治霾的關鍵時期,北京市正周全落實“北京市秋冬季攻堅方案”,要全力打好清煤降氮、高排車治理、“散亂污”企業整治、清潔降塵、嚴酷執法等組合拳,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方力說,如遇不利氣象條件,北京市要著力落實應急減排措施、增強督查和執法檢查力度,最大限度減輕重污染影響。
溫武瑞說,雖然天津市完成了《大氣污染防治舉措計劃》2017年的目標,但與35微克/立方米的國家標準相比,空氣質量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秋冬季的污染仍是凸起題目,重污染氣候要削減的義務還很重。當前,天津市治霾的重任就是應對重污染氣候,對工業企業周全執行“一廠一策”,減少污染峰值。
高建民說江蘇人事考試網站,雖然河北完成了減排目標,但是大氣環境質量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很大距離,河北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義務仍相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