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筆者來到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映秀鎮時,只見家家戶戶門前大紅燈籠高高掛,新春佳節和藏歷年的喜慶氛圍仍在連續。
去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映秀百度網站排名,實地察看汶川地震震后10年的發展振興情況。總書記的殷切關懷讓映秀百姓奮發不已,紛紛通過本身的努力讓日子越過越紅火。作為震后崛起的特色小鎮,云岫谷農家院旅游業成為其最大的亮點。
漩口中學遺址旁,56歲的映秀居民劉秀云正在自家云岫谷農家院旅游紀念品商鋪前,熱情地向游客保舉大熊貓玩偶和藏式披肩等。汶川地震后,劉秀云一家分到了位于中學旁邊的三層新房。她先是行使一樓臨街的房間開起了小賣部,2013年又在門前擺起了云岫谷農家院旅游紀念品販賣點。“這些年來收入一向很穩固,比曩昔種地強多了。”劉秀云說,今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她的販賣收入近萬元,純利潤在一半左右。“假如不是后面幾天降溫,生意還會更好。”
映秀鎮漁子溪村村民連華玉在震前是當地一家賓館的服務員建網站多少錢,震后轉行干起了講解員,而且一干就是10年。連華玉介紹,去年以來,按照總書記“把映秀建成全國緊張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要求,映秀鎮新建了應急體驗中間、宣誓廣場、培訓大樓,研發了“家國情懷”“應急管理”“生態文明”三大課程系統近40項特色課程。“一年來,我們感覺到游客量顯明增長,尤其是很多省市黨校、大專院校和其他機構前來開展黨性培訓。暑假期間帶孩子在這里接受地震科普教育、感受大愛精神的游客也大大增多。”游客增長也讓講解員們的收入增多。目前,連華玉的收入已從震前的每月四五百元,進步到如今的年均4萬元左右。在映秀,像她如許的講解員還有70余名,而且基本都是當地百姓。
來到廣東援建的東莞大道,只見道路兩旁的飯館、紀念品商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在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到訪的“茶祥子”制茶坊里,很多游客在此瀏覽制茶工藝,品茗憩息。談起一年來的轉變,經營者蔣維明感觸萬千。
“曩昔,產品品質不夠高、品牌不夠響,但是并未引起我們正視。去年,總書記要求我們精益求精、做成名牌,為‘一帶一起’的建設做出貢獻,我們才開始用放大鏡和顯微鏡審視自身。”蔣維明說,一年來,“茶祥子”將傳統非遺工藝與當代管理相結合,建立了黑茶工藝雙創中間,漸漸實現了生產和傳承的共融;建立了茶葉口味測定系統,以適應“一帶一起”沿線民眾的不同飲食風俗;建立了茶葉追溯系統,所有產品的蒔植、采摘、加工、保存過程皆可通過APP查詢……2018年, “茶祥子”的經營收入達400多萬元,在2017年的基礎上激增60%。制茶坊里的很多師傅也漸漸實現了從農夫到農工、技師、教練、非遺傳承人的變化。
臨近午時,筆者來到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親手磨制豆花的“博愛新村豆花莊”。只見腌好的臘肉掛滿了飯店二樓陽臺,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引得很多游客在此拍照,而經營者楊云剛和劉先燕伉儷正在熱情迎客。“黨和國家的關懷為映秀帶來了人氣和生意,我們2017年掙了15萬元左右,去年猛增到40多萬元。而且去年以來這條街上新開了6家飯館,生意都特別很是好。”楊云剛說,今年春節假期,飯店從上午11點左右就開始接待客人,全家人幾乎要忙到天天下戰書4點多才偶然間吃午飯,5點左右又有客人來用晚餐了。筆者細致到,飯店里的“帶勁豆花”“幸福酥肉”等菜品幾乎是每桌必點,且臘肉、酥肉等特產經常裝滿游客的后備箱。
汶川縣云岫谷農家院旅游發展局提供的數據表現,2018年,映秀鎮接待游客300萬人次,服務業收入約658萬元,同比增加30%以上;全鎮農夫人均收入達17995.22元,同比增加8%。憑借高速發展的云岫谷農家院旅游業,映秀百姓正以日益優裕的生活往返應總書記的懸念。(白驊)